前往主要內容
俄烏戰爭 牽動世界變局

倒行逆施的惡果

歐洲難敵能源短缺 重啟燃煤全球減排目標受創

文/陳穎芃

今年初俄烏戰爭爆發後歐美制裁俄羅斯油氣,造成天然氣供應短缺,入夏後熱浪一波接一波又使電力需求暴增,迫使各國增加燃煤、天然氣與核能發電,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減排目標正面臨艱難考驗。

凜冬將至 歐洲燃「煤」之急儲電

美國、歐洲及大陸近日紛紛擴大採購燃煤,已使燃煤供應陷入短缺、價格再創新高。澳洲紐卡斯爾港燃煤現貨價在今年7月首度衝破每公噸400美元,主因是俄羅斯對歐洲縮減天然氣供應量,而歐洲各國為了在冬季前儲備天然氣,目前正擴大燃煤發電。

以德國為例,政府先前立下目標要在2030年前完全捨棄燃煤發電,近日卻宣布國內21座燃煤發電廠將重啟或延長服役年限至2024年3月31日,並擴大自澳洲及南非進口燃煤。

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雖強調德國持續發展綠能,目標2030年前綠能發電比重達到80%,但坦言關鍵時刻需要燃煤救急。去年在風力不足及天然氣價格飆漲的情況下,德國燃煤發電比重增至28%,已使全國排碳量較前年增加4.5%。

2022上半年歐盟煤炭進口來源 歐盟煤炭進口量

非營利組織Agora Energiewende德國總監穆勒(Simon Muller)估計,德國重啟或延長服役年限的化石燃料發電廠將使全國年度排碳量增加2千萬至3千萬公噸,難保今年德國電力產業排碳量能限制在2.6億公噸目標範圍內。

回顧2015年全球超過190國達成巴黎氣候協議時,曾宣誓將地球氣溫較工業革命前的增幅限制在攝氏2度以內,且未來進一步將增幅縮小至攝氏1.5度以內,而停止使用化石燃料是各國的終極目標。

燃煤發電產生的排碳量高過石油及天然氣,被稱為最髒的化石燃料。過去10年來全球各國持續減少燃煤發電比重。英國石油在8月發表的全球能源統計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燃煤消耗量減少4.2%,但2021年卻增加6.3%,全因疫情趨緩後景氣強力反彈,用電需求暴增令各國措手不及。

英國石油報告指出,2021年全球前十大燃煤消耗國當中有六國都在亞太地區,因為燃煤比其他發電能源便宜,在能源需求爆量後成為許多開發中國家的發電主力,全球燃煤消耗量有高達82%來自非OECD會員國。

2022年以來歐洲各國也加入擴大燃煤發電的行列。除了德國之外,奧地利繼2020年關閉最後一座燃煤發電廠後也宣布將重啟燃煤發電。原先將燃煤發電廠產能上限設在35%的荷蘭,也在近日宣布提高上限。

▲ 致力減少燃煤發電使用,共同阻止全球氣候危機的共識及合作進度,已因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供應問題,受到衝擊。圖/美聯社
▲ 致力減少燃煤發電使用,共同阻止全球氣候危機的共識及合作進度,已因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供應問題,受到衝擊。圖/美聯社

戰爭+熱浪 全球天然氣市場大洗牌

2022年夏天熱浪來襲後,各國電力供應吃緊不僅助長燃煤價格,天然氣價格也屢創新高。美國天然氣價格在8月23日收盤突破每英熱單位(BTU)10美元,是2008年以來最高價。美國能源顧問公司Lipow Oil Associates總裁里波(Andy Lipow)表示歐洲天然氣價格更驚人,目前相當於每英熱單位70美元,足足是美國的7倍。

▲ 美國西部各州9月時出現有史以來時間最久的高溫時期。圖/美聯社
▲ 美國西部各州9月時出現有史以來時間最久的高溫時期。圖/美聯社

在西方極力抗衡俄羅斯勢力的情況下,美國正擴大天然氣產量,歐洲則是極力尋找俄羅斯以外的天然氣供應國。過去高度仰賴俄羅斯天然氣的德國,近日已將俄羅斯天然氣進口比重降至35%,低於俄烏戰爭前的55%。

2021年美國天然氣產量再創歷史新高,占全球比重23.1%高居世界第一,超越俄羅斯的17.4%。美國原先預計在2022年超越澳洲、卡達,成為全球最大液態天然氣(LNG)出口國,但俄烏戰爭及夏季熱浪卻讓全球天然氣市場勢力重整。在美國天然氣幾乎全數供應國內需求之際,卡達液態天然氣出口量在2022年4月達到740萬公噸,可望躍升全球最大液態天然氣出口國。

核電捲土重來 重啟、延役引反對聲浪

能源危機不僅迫使各國增加化石燃料發電比重,也再次重視核能發電。目前全球核能市場兩大勢力是俄羅斯與大陸。世界核能協會統計全球電力約有10%來自核能發電,而這些核能來自440座現役核能反應爐,分布在全球30多國。目前全球正在建造的核能反應爐共有55座,其中19座位在中國,反觀美國只有2座。

在俄烏戰爭使中、俄核能勢力遭到牽制之際,美國扭轉政策加速核能發展。2022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通膨削減法案》完成立法,新法包含300億美元無碳排放發電稅收抵免,支撐現有核電廠未來10年的運作。除了聯邦政府之外,地方政府正在推動的核能相關法案約75至100項,與10年前約12項相比明顯增加。

德國原定2022年底前關閉國內所有核電廠,後來也考慮將最新的3座核電廠延長年限至2023年,只是一直遭到反核的綠黨阻撓。俄羅斯近日宣布「北溪一號」天然氣管線無限期關閉後,德國首當其衝,終於讓聯合政府內部的擁核派與綠黨達成共識,在9月初宣布延長其中2座核電廠年限。

就連2011年爆發核安危機的日本,也扭轉政策重啟更多核電廠來因應用電需求。2022年5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已宣布將重啟閒置的核電廠,以穩定能源供給及價格。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近日表示,核電是日本追求能源安全及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他表示2022年以來日本已重啟10座核電廠,2023年將再重啟7座。

2021歐盟27國電力來源比率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