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俄烏戰爭 牽動世界變局

全球化裂解

CPTPP成員不想選邊站 兩岸申請案恐雙雙卡關

陳衣怜/專訪

針對俄烏戰爭後地緣衝突升溫,是否影響台灣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進程?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研究員兼副執行長顏慧欣受訪時表示,因日澳有意拉開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中國的CPTPP申請案看來並不樂觀,但因東協國家反因中國進度落後而擔憂會陷入選邊站,即站在台灣這邊的風險,使得兩岸申請案都沒辦法往前走,台灣的申請案也將懸而不決。

她表示,CPTPP的目的是FTA(自由貿易協定)的精神,是進一步擴大彼此之間的貿易往來,因這並非當前日本、澳洲等國想與中國做的事情,他們想與中國保持距離,拉開關係,所以讓中國加入CPTPP,只會惡化這個關係,但從參與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IPEF)亦是CPTPP成員的東協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等國在IPEF的表態可看出,在兩岸先後申請加入CPTPP的案子上,他們不會有明顯支持台灣申請案的動作,「因為他們不想選邊站。」

關稅障礙難解 加深部分產業外移壓力

顏慧欣表示,新加坡是今年的輪值主席國,已提出後續程序不會讓申請案都卡住,不過可以想像,現有中國、台灣、厄瓜多爾跟韓國都提出申請,厄瓜多爾跟韓國反可能先行。至於兩岸會不會因為有一方卡住就因此動彈不得,她認為有很大的風險,「從IPEF國家的發言方向來看,在CPTPP申請案上會對台灣產生這樣的影響。」

▲ 圖為CPTPP於2019年1月於東京舉行時現場照。圖/美聯社
▲ 圖為CPTPP於2019年1月於東京舉行時現場照。圖/美聯社

顏慧欣表示,台灣短期之內沒有加入CPTPP,不會對產業有立即的衝擊,但長期而言,政府還是要去尋求解決這件事情的方式。台灣的產業對於長期面對沒有FTA綿密的網絡及無法用優惠的關稅進到其他國家,並與日本、韓國、中國等對手的產品在東協國家競爭等情況,早有方式來因應。但如果始終無法加入CPTPP,很多產業如紡織、機械、化工等產品對關稅成本比較敏感,若無法透過CPTPP解決關稅障礙,這些產業為生存就不能從台灣直接出口,外移的壓力一定會越來越大。

產業結構極不平衡 台灣經濟最大隱患

第二個隱憂是,台灣加入CPTPP是因為產業結構極為不平衡,2005年台灣資通訊產品出口占比大概只有35%左右,到2020年已占出口近50%,這代表當全球景氣對資通訊產品需求高的時候,台灣的相關產業以及台灣經濟表現就會非常卓越,可是一旦如同近期晶片需求開始放緩,就會導致相關企業,甚至連帶整體經濟成長率可能就不再那麼輝煌。這對於台灣產業的分布平衡性質而言,不太健康。

至於俄烏衝突對於不同國家產生的效果相當不同,美國是明確傾向台灣,歐洲過去搖擺不明,英國也不是那麼清楚,但在俄烏戰爭發生之後,明顯可見這些國家對於台灣的接納度或認同度是升高的,但如果講到東協國家,在地緣政治衝突之下,未必有利於它們看待台灣的方式。

顏慧欣表示,比較接近兩岸的地方如菲律賓或是新加坡還是會擔心,他們不希望兩岸衝突,在局勢不明的情況下會避免踩紅線,如近期的IPEF會議,初始會員國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地反而替中國講話,認為不應該排擠特定國家,這顯示俄烏戰爭會讓部分國家信心動搖。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