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俄烏戰爭 牽動世界變局

經濟停滯性通膨

能源、糧食供需失衡 俄烏戰爭破壞力超過新冠

文/鍾志恆

俄烏戰爭已持續逾半年,其破壞性影響已從東歐擴散至全球,能源與糧食價格因供需失衡而大漲,引發嚴重通膨問題,對全球經濟影響程度甚至超過新冠疫情。

▲ 2022年9月4日星期日,位於德國梅克倫堡盧布明的北溪一號油管。圖/美聯社
▲ 2022年9月4日星期日,位於德國梅克倫堡盧布明的北溪一號油管。圖/美聯社

世銀、FAO糧價指數示警 戰備儲油成救命稻草

戰爭令能源供應中斷不斷影響食物價格和電費等高漲,從而衝擊消費者信心。為阻止物價飆漲,包括美國等許多先進國家不斷動用其戰備儲油來抑制油價。

2020年俄羅斯原油與凝結油出口國占比 2020年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國占比

俄烏戰爭2月底爆發後,紐約西德州和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3月8日每桶分別逼近120美元和升破123美元。雖然兩者7月初跌破100美元大關,9月6日收盤不到87美元和93美元,但跟去年同期相較漲幅各達26%和29%。

世界銀行預測今年石油均價93美元,雖然低於2008年金融危機和1979年石油危機的127美元和119美元,但今年情況卻是油價飆漲刺激所有燃料價飆高,像歐洲天然氣價屢創新高,使德國等許多國家尋求燃煤發電解決能源短缺問題。

在燃料、化學、肥料等輸入成本大增帶動下,世銀估今年整體農產品價格會上漲18%。光肥料價就可能大漲70%,部份原因是肥料出口大國俄羅斯被西方制裁,導致其肥料難以出口,這增加農民種植成本,影響產量而刺激糧價飆漲。

拜8月中旬烏克蘭穀物解禁恢復出口改善供給面之賜,聯合國糧農組織(FAO)8月全球糧價指數連續五個月下滑。但受到歐洲收成銳減影響,FAO下修今年全球穀物產量展望,與去年相比料短少1.4%。

FAO糧價指數8月降至138,較7月的140.7下降1.9%,但仍比去年同期高出7.9%。俄羅斯2月底入侵烏克蘭後,FAO糧價指數3月竄升到歷史高點159.7。

普渡大學農業經濟系主任盧斯克(Jayson Lusk)指農產品是季節性產物,秋收後產量就是未來一年供應來源。之前能源價格大漲推升肥料價格,農民早已為作物施肥而增加了種植成本,因此油價下跌不會立即降低農產品價格。

俄羅斯與烏克蘭農業食品在全球市場占比

通膨「全球化」 缺糧危機蠢蠢欲動

世銀指通膨已成為今年全球性現象,所有先進國家和87%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都受影響。去年僅約三分之二先進國家,和約一半新興市場感到通膨壓力。

能源價格飆漲刺激高通膨,已觸發多國央行緊縮貨幣而令人擔心全球經濟因此衰退,並導致全球糧食危機惡化。

聯合國(UN)全球危機應對小組(GCRG)8月發表最新報告,雖然近期大宗商品價格有所下跌,但這不代表通膨壓力減緩,因為高通膨情況仍在持續之中。

糧食與肥料短缺問題將在明年同時發生,這會造成一個供應與價格不穩的可怕循環,讓全球缺糧危機問題變嚴重。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7月發表報告指俄烏戰爭在2月底爆發後僅三個月,因能源與糧食價格大漲讓全球生活淪落至貧窮線以下的人口即增加7,100萬人,這增加人數較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後三個月的數字還要高。

UNDP署長施泰納(Achim Steiner)說:「糧價空前飆漲意味著全球許多人昨天還買得起食物,但今天就買不起了。這場生活成本危機令數百萬計的人淪為貧窮人口、甚至挨餓。」

UN世界糧食計畫署(WFP)首席經濟學家哈山(Arif Husain)表示,俄烏戰爭給全球糧食危機火上加油,但危機真相不是短缺而是吃不起,因為糧價自戰爭後漲得太急太兇。

UNDP指,俄烏戰爭限制經濟活動可能觸發進一步社會緊張與動亂。今年有發生飢荒的實質風險,明年情況可能會更惡化。

▲ 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化肥生產國,受戰事影響,化肥成本增加,肯亞農民買不起化肥,農民只能以牲畜糞便進行施肥。圖/美聯社
▲ 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化肥生產國,受戰事影響,化肥成本增加,肯亞農民買不起化肥,農民只能以牲畜糞便進行施肥。圖/美聯社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