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俄烏戰爭 牽動世界變局

經濟停滯性通膨

三面向形成完美風暴 全球面臨停滯性通膨

文/鄭勝得

全球正遭遇經濟成長大幅放緩與通膨急速飆漲兩大衝擊,加上各國央行先前為了因應疫情實施量化寬鬆(QE)政策的影響,這三大因素形成完美風暴,令各界擔憂全球面臨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危機,恐怕難以全身而退。

▲ 新冠疫情爆發後,儘管疫情趨緩,但影響所及並非僅止於全球經濟。圖為一名醫護人員的祈禱。圖/美聯社
▲ 新冠疫情爆發後,儘管疫情趨緩,但影響所及並非僅止於全球經濟。圖為一名醫護人員的祈禱。圖/美聯社

「停滯性通膨」一詞最早由英國保守黨政治人物麥克勞德(Iain Macleod)在1965年於國會演說中提出。這個複合詞由「停滯」與「通膨」結合而成,指的是經濟停滯(成長放緩、失業率攀升)與通膨升溫(物價飆漲)同時存在的現象。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造成停滯性通膨的原因有二。首先是經濟受到劇烈的供給震盪影響,這反映在產品與服務產出能力下滑。

各國政府在疫情爆發後實施防疫措施,加上勞工擔憂染疫,導致就業人口下滑。全球供應受阻亦加劇半導體等產品短缺,而許多民眾亦被迫延後非必要醫療手術等服務,這些都是供給承受衝擊的範例。

另一個原因是不適當的財政與貨幣決策,其中以貨幣供給過多影響最大。換言之,政府發行大量貨幣以刺激經濟,卻導致商品價格與工資連帶上漲。

QE救經濟 各國資產負債暴增

為了避免疫情令經濟陷入衰退,美國與歐洲等國在過去兩年相繼推出經濟振興方案與QE政策。自2020年以來,美國聯準會(Fed)、歐洲央行(ECB)、英國央行與日本央行(日銀)合計投入11.3兆美元以支持經濟與金融市場,這令他們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在這段期間暴增73%。

Fed從2020年3月開始祭出龐大購債計畫,包括購買公債與房屋抵押貸款證券(MAS)等,資產負債表膨脹至近9兆美元。然而隨著通膨問題日益嚴重,Fed今年3月啟動升息循環,6月開始縮表。

在Fed宣布實施QE以拯救經濟後,ECB與英國央行相繼跟進,具體措施包括收購公債與私人企業證券等。兩者目前資產負債表規模分別為9.8兆美元與1.6兆美元。

ECB今年7月啟動11年來首次升息循環,QE措施第三季退場。英國央行2021年12月開始升息、今年2月啟動縮表。

日銀早在2000年代初期便率先實施QE以對抗通縮,但認為此措施成效不佳。該央行2006年改採「殖利率曲線控制」(YCC)措施以壓低債息,令其得以縮減購債規模。日銀迄今仍堅守寬鬆政策,目前資產負債表規模約6.3兆美元。

由歷史看今日 通膨噩夢有望避免?

在各國祭出史無前例的財政與貨幣寬鬆政策後,全球經濟2021年逐漸恢復元氣。但後來受到美國高漲需求消退波及經濟、中國大陸持續嚴格防疫與俄烏爆發戰爭延燒的影響,全球經濟成長迅速減速、通膨飆至數十年高點。

這不禁令許多人聯想起1970年代初期的停滯性通膨。當時爆發中東戰爭,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對於美國等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施原油禁運。此供應衝擊導致石油成本暴漲四倍,連帶推升其他商品物價並拖累全球經濟。

▲ 9月21日,印尼雅加達勞工反對燃油價格上漲,在街頭進行抗議。圖/美聯社
▲ 9月21日,印尼雅加達勞工反對燃油價格上漲,在街頭進行抗議。圖/美聯社

但也有部分專家認為,現在與1970年代還是有不同之處。其中包括現今大宗商品價格的漲幅相對較小,且各國央行能夠保持獨立性並明定通膨目標、能夠動用的工具也較多,因此停滯性通膨噩夢或許不至於重演。

FAQ食品價格指數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