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俄烏戰爭 牽動世界變局

倒行逆施的惡果

新冠病毒+俄烏戰爭+極端氣候 致骨牌效應失速惡化

戴瑋庭 、郭妤/專訪

康乃爾大學應用經濟學和管理學教授巴雷特 (Christopher Barrett) 曾在2022年3月發表文章指出,在俄羅斯入侵之下產生重大傷亡的,將是那些已經在懸崖邊搖搖欲墜的人,不僅僅是烏克蘭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已經影響到全球食品市場,並將持續一段時間。這使得飢餓和不必要的人類痛苦,遠遠超出烏克蘭的邊界。」

巴雷特是農業和發展經濟學家,也是全球糧食系統專家。他說,全球仍有機會緩衝,但來自俄烏供應量的減少,讓全球市場更容易因其他任何主要農產品出口國發生乾旱、洪水或供應鏈問題而受到影響。

全球在克服新冠疫情的奮戰中,再因2022年2月的俄烏衝突迎向不可預期的衝擊,針對我們所處的這個世代,KPMG安侯永續董事總經理、亞太區ESG負責人黃正忠在接受專訪時也提出類似概念,他表示,人類的科技文明跟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已為之甚久。時至20世紀的第三個十年,我們未曾面臨任何一個風險產生衝擊後,就產生骨牌效應的這種階段,新冠疫情、俄烏戰爭,接著可能會有更大規模的氣候極端影響造成災難。

2021年全球受飢餓影響人口

黃正忠表示,這一年是氣候風險和國際政治更加不穩定的一年,世界的不可持續反映在新冠疫災及氣候變遷等方面。包括原料供應到基本糧食,因為這些問題而帶來的工作收入與溫飽的挑戰,在完全不可預期的情況下,一旦造成衝擊,就會是大規模的破壞,而且各相關領域的議題都有一個共同的現象,那就是骨牌效應。

以下是專訪內容:

問: 俄烏戰爭帶來的衝擊,在那些方面形成骨牌效應?

答: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年初發表的「2022全球風險報告」,其中,「全球風險感知調查」(The Global Risk Perception Survey,以下簡稱GRPS)顯示,未來十年會對地球帶來顯著衝擊的前十大風險,前面的30%都與環境議題有關,包括氣候風險、氣候行動失敗,極端氣候帶來的衝擊,然後就是有關物種多樣性的損失。面對這前三大來自環境的風險這個部分,我們應該要高度警戒。

▲ 圖為2022年4月某日,謀職者在美國紐澤西大西洋城一處招聘會上排隊。圖/美聯社
▲ 圖為2022年4月某日,謀職者在美國紐澤西大西洋城一處招聘會上排隊。圖/美聯社

報告還有三個風險來自社會面,尤其是來自新冠疫災的衝擊,對城市的薪貧族,在過去這兩年半衝擊是很大的。根據台灣主計處所公布最新的貧富落差,前20%家戶可支配的所得,跟最低的後面20%相差超過六倍以上,破了近十年來的紀錄,也就是受到新冠疫情衝擊兩年半以後,社會的貧富差距基本上是擴大的。

全球保護主義激化+疫情 斷鏈危機持續延燒

第二,在前美國總統川普的激化下,川普執行已屬於沒有道德的保護主義,挑動了民粹主義,這讓簡單的邏輯發酵,使我們看到全世界面臨一個問題,即不針對root cause(根本原因),而是因被操縱後簡單化,完全違反過去全球化發展的事實。

之後因新冠疫情肆虐,數位化快速成長,先進國家要掌握數位化的關鍵,歐盟跟美國不約而同在晶片跟競爭法中要求高科技行業回流,過去這主要以成本作為主要考量,不會考慮供應商所在的國家會不會缺水或缺能源而斷鏈,會不會因為氣候變遷導致斷鏈,但時至今日,供應鏈愈拉愈長,每一個議題都有可能會導致斷鏈的危機時,就會產生一種現象:明明市場需求度那麼高,但卻做不出來,這個市場就會成為一個「無效的市場」。

因全球化加深對俄依賴度 制裁斷供後能源告急

第三,過去因全球化,歐盟國家有一半以上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度超過20%,能源依賴超過60%的國家就有3個。戰爭開打以後,歐盟在能源上面臨存亡關鍵,一旦因制裁斷供,工業製造上會面臨很嚴重的情況,以當前通膨的壓力來看,這更是雪上加霜。歐盟因為俄烏戰爭推出RePowerEU新的能源政策,目標是2027年脫離對能源的依賴性,在這種不得不的狀況下,重啟核電可以被視為救急的必要之惡。

俄羅斯如切斷能源供應,歐盟在基本民生工業或相關領域必定受到嚴重挑戰,此時燃煤和核電是必須的,在活不下去時要對抗氣候變遷的議題,任何人都應該會有優先順序的考量。

問: 以科技業為核心的區域聯盟對抗加劇,會對產業本身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答: 以晶片戰、Chip4而言,我們要注意的是,雖然美國喊的是高科技聯盟,但很明顯是要把產業鏈搬到美國,在這樣的情況下,板塊移動成為必然,且現在歐盟也是同樣的情況,競相提出相關的政策、投資、誘因,但這並不是產業鏈回流就解決大家的問題,背後還是為了下一波的經濟競爭,全世界經濟版圖上的發言權,歐洲跟美國到底誰才是未來的霸主,這部分恐怕也是背後角力的一個關鍵。

高科技講「見樹」與「見林」,例如台積電(TSMC)或聯電這些企業要去美國,不見得可成氣候,上下游生態系在台已經發展非常長的時間,所以要有很多周邊供應商進行板塊移動。一群板塊移動的生態系,挑戰會相當高,很多供應商是中小規模,能夠提供的就業條件、薪酬、福利並不能夠滿足這些先進國家相關的要求,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

▲ 2022年5月20日,時隔兩年重返實體的世界經濟論壇在瑞士達沃斯舉行,會中各國政、商界紛紛拋出經濟衰退的警訊,並就禁運俄油及能源解決方案討論,場外,則有環團人士針對全球暖化議題停滯不前,手持「粉碎世界經濟論壇」布條示威抗議。圖/美聯社
▲ 2022年5月20日,時隔兩年重返實體的世界經濟論壇在瑞士達沃斯舉行,會中各國政、商界紛紛拋出經濟衰退的警訊,並就禁運俄油及能源解決方案討論,場外,則有環團人士針對全球暖化議題停滯不前,手持「粉碎世界經濟論壇」布條示威抗議。圖/美聯社

問: 東西強權關係緊張,對全球在那些議題上的合作造成傷害?

答: 以氣候議題而言,極端氣候的狀況在中國一而再、再而三發生,北京也要正視這個問題,中國從過去「才剛要吃飽(經濟發展)就要減肥(指被先進國家要求加入節能減碳行列)」,到政府強力去推氣候變遷的各種節能減排的行動,顯見極端氣候可能造成的問題如缺糧會影響至鉅,甚至到了影響國家安全的層次。

極端氣候,這是老天給的KPI,衝擊的頻率愈高、受災受難的程度就愈大,受到直接影響的國家就會主動加入面對氣候變遷,但從新冠疫情到氣候異常,再加上戰爭帶來的災難,我們會發現為何有這麼多有智慧的人,都沒看懂這個骨牌效應帶來的一連串問題,至今仍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作為?綜合各種情況來看,世界會變好確實有很多訊號,只是整體來看,變壞速度還是比較快。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