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齡風暴來襲 眺望樂齡新風景
2024.3.29 / 呂雪彗 專題報導
誰說老了一定要和「長照」劃上等號?誰說老了只能等著臥床,或在Google尋找「照護」關鍵字?愈來愈多嬰兒潮世代退休的人,決定自己慢慢變老,開心是他們的良藥,再學習是他們的興奮劑。老了,也可以看到美麗的人生風景。
老人養超老人 比比皆是
台灣醫療的進步,讓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至80歲以上,但是高齡者需仰賴他人照顧)的「不健康餘命」(俗稱臥床)約8年,代表台灣人平均壽命中,有10%的時間是不健康的。因此「老人養超老人」,在台灣社會比比皆是。
72歲的陳永豐是前文化部政次退休,他們家就是屬於「老老照顧」類型。由於大半天都需要氧氣,才決定送97歲的老母親入住中心綜合醫院呼吸照護病房。但自費所費不貲,每月住宿及24小時看護費高達約14萬元,年改後豈是一個退休公務員能負擔得起,所幸家中有6個兄弟姐妹,尚可減輕壓力。「很多人叫我們放棄」,陳永豐說,母親住進養護中心後,每天有正壓氧照護,精神比前二年大好,整個人又活過來,她看見兒子會咬耳朵講過去的故事,還會哼著日本歌,追劇看八點檔,還知道誰是壞人。思緒仍相當清晰的她,作子女的怎捨得「放手」。
而中年照護者,工作、照護難兩全是最大的辛酸。55歲的王小姐育有三子女,平日要工作又要照顧78歲的母親,她常與朋友分享照護心得,也觀察到很多同輩因為照顧長輩而影響工作,最常見兄弟姐妹間在商討照護責任時,最終多是誰賺得少就辭職在家照顧,但被迫犧牲工作者,之後結束照顧,想再回到職場也很困難。
長照2.0 無法涵蓋所有面向
年輕的照護者,則有不同的血淚。22歲正服替代役的芋頭是獨子,雙親離異,父親忙於工作,只好由他照顧82歲中風的老奶奶,平日疲於往返學校、家庭及醫院,也改變了他的人生藍圖。爺爺高齡94歲,原本計畫出國念書的他,最終因擔心家裡而放棄夢想,找工作上也以工作和家裡兩邊距離為主要考量,儘管有申請外籍看護,也有使用長照2.0資源,但還是無法涵蓋所有照顧面向,「心理的壓力」成為說不出的苦。
依據111年國發會人口推估報告,再過四年(117年),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開始低於2/3,勞動力不像以往充沛,隨著老年人口快速升高,預估民國149年時扶養比將大於100,幾乎較上次推估又提前4年,台灣老得比日本快又猛,從高齡社會到超高齡社會只花了7年,台灣的快速老化是現在進行式。
兩數據 敲響高齡化失速警鐘
然而,內政部最新公布二項統計,印證台灣正敲響高齡化失速的警鐘!第一項是112年底全台有超過1/4縣市陷入「超高齡」社會。另一項是,112年6月底「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全為65歲以上老人)達71.56萬宅,其中,僅1名老人"獨居宅數"為54.25萬宅,十年間幾乎翻倍,獨居宅數占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達76%,令人怵目驚心。
老年家庭貧窮情況
年份 | 最窮20%家庭中
老年家庭占比(%) |
落入最窮20%的
老年家庭(%) |
老年人口占比(%) |
---|---|---|---|
1994年 | 32.9 | 73.3 | 7.3 |
2000年 | 42.3 | 64.7 | 8.6 |
2010年 | 46.7 | 57.8 | 10.7 |
2020年 | 59.3 | 50.3 | 16.0 |
2021年 | 60.6 | 50.6 | 16.8 |
2022年 | 63.7 | 50.7 | 17.5 |
註:最窮20%是指全體家庭依所得高低排序,落在後20%的族群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內政部 整理:于國欽
此外,老年家庭裡五成落在低所得族群,從另一個角度看,低所得族群中更有六成是老年家庭。可見,老了,有不少人擔心會落入又老又窮境況。
邁入超高齡社會面臨最迫切的課題就是,長照重擔、中高齡就業問題、環境(包括居住)不友善等面向,社會大環境對「老人們」的到來,真的準備好了嗎?學習識老,才不致仇老,針對銀髮生態系政府及社會應提出具創新性的思維,進行老人社會工程的大改造,讓「老有所居,老有所養,老有所終」可以顛覆傳統窠臼想法,打造青銀共融、老幼共學、老人樂居的快樂社會。
值得一提的是,醫生出身的準總統賴清德意識到台灣老化的嚴峻,提出「健康台灣」國家政策願景,以打造「健康台灣」與「樂齡幸福生活」為訴求,除滿足台灣社會需要的醫療能量外,要讓老人活得健康快樂,縮短不健康平均餘命,這是新政府520之後推動促進健康的施政主軸,邁入60歲的銀髮族對此有所期待。
開心是老人安養終老的良藥,而健康的身體是樂活的必備要件,正向力量更是快樂的泉源。心態決定高度,政府資源應花在刀口上,對超高齡社會注入更多快樂活水,別讓台灣步日韓後塵、墜入「下流老人」懸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