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海嘯 照顧者分享心路歷程
不管是年輕人、三明治族,甚至是老老照顧,都承擔相當大的責任,亟需政府、社福團體「即刻救援」
2024.3.29 / 陳衣怜、張海琦、李正傑 專題報導
隨著人口快速老化,需要照顧的失能人口急遽增加,加上少子化、勞動力短缺及家庭結構改變,台灣正面臨一場長照海嘯,人人都可能需要承擔長照責任,您準備好了嗎?本文從三個不同人生階段的案例,帶您窺見家庭照顧者的心路歷程及掙扎。
年輕照顧者 為了親情放棄夢想
今年25歲、正在服替代役的芋頭(化名),從高中就必須擔負照護責任。身為家中的獨生子,由於雙親離異,爸爸忙於事業,在82歲的奶奶中風後,與爺爺奶奶感情深厚的芋頭,開啟了與同齡朋友不一樣的人生。
肩負起照顧長輩責任,疲於往返學校、家庭及醫院,是芋頭這些年的日常,但也因此改變了他的人生藍圖。由於奶奶長期臥床伴隨中度失智,爺爺也已高齡94歲,原本計畫出國念書的芋頭,最終因為擔心家裡而放棄夢想,找工作上也必須以地點距離為主要考量,儘管有申請外籍看護,也有使用長照2.0的資源,但還是沒有辦法涵蓋所有照顧面向,「臨時有狀況的時候也不能因為要上班就直接走,我一定會先把家裡處理好安頓好才敢出門」。
不過最辛苦的還是心理上的壓力,「家裡除了需要被照顧的奶奶之外,爺爺也會對來照顧的人有很多意見,所以我必須當整個家裡的橋梁跟潤滑劑,有時也會心力憔悴。」芋頭舉例,光是爺爺的個性讓外籍看護沒辦法適應,前前後後就換了好幾個看護。
針對政府的長照政策,芋頭認為,不管是物質協助或是精神支持,都希望是長期且穩定的,「我常覺得我家的狀況有點像長照孤兒,居服員要有緣分才有辦法媒合到適合的專業照顧者。有些居服員會覺得提供的服務是A不是B,有些人則覺得即然來了能夠幫就儘量幫,儘管現階段已經很完善,但很多個案需要客製化。」
芋頭因為照護壓力而面臨很多抉擇,「如果我要顧及工作或學業,就得捨棄一些家裡的照顧,如果我想顧好家裡,就會花時間跟心力在上面。」
儘管芋頭對於放棄出國留學感到後悔,卻仍想陪著疼愛他的奶奶到最後,「我很想再跟奶奶一起包水餃,也想念她以前總坐在客廳等我,但她現在沒辦法了。即使我有自己的人生、夢想要追尋,但仍希望留這裡,不希望他們要走的時候找不到我。」
中年照顧者 工作、照護難兩全
根據衛福部106年老人狀況調查,有將近61%的主要家庭照顧者為女性。55歲的王小姐就是其中之一,已婚、育有三子女,長期擔負現年78歲母親的主要照顧責任。
回想起母親身體機能急遽退化的那幾年,王小姐曾有一段心力交瘁的時期。一開始母親先是常常突然跌倒,檢查後才發現是腿部退化,這是不可逆的。「白天家裡沒有人可以幫忙注意,有時候一出事情,電話來了就要從公司飛奔回家。」
新冠疫情爆發期間,狀況更是雪上加霜,由於王小姐確診須隔離一周,母親疑因心理因素,導致突然退化到簡單的下床、上廁所都沒辦法,照護壓力讓王小姐睡眠不足、疲憊虛脫。一直到媽媽願意到日間照顧中心接受服務,王小姐才找回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生活的平衡。
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照顧長輩」也成了中年人的共同話題,根據統計,有超過35%的照顧者因照顧而離職。王小姐也表示,除了會與朋友分享照護心得,也觀察到很多同輩因為照顧長輩而影響工作,最常見兄弟姐妹間可能在商討照護工作時,最終就是誰賺得錢少就辭職在家照顧,但卻沒有想到照顧者被迫犧牲工作,就算之後照顧結束了,想再回到職場也很困難。
年輕老人顧102歲老人 靠著「忍」字撐下去
隨著戰後嬰兒潮(民國35年至53年出生)世代邁入高齡,老老照顧情形大幅增加,許先生就是一例。從媽媽八十幾歲步入漸進式衰退開始,他已獨自扛下照顧重擔近二十個年頭。
今年73歲的許先生,理應也是要人照顧的年紀了,但他的生活仍像陀螺一般,圍著高齡102歲的媽媽打轉。
照顧老人有時就像照顧幼兒,許先生的一天是這樣開始的:一早起床先陪老媽媽挑選吃早餐、外出衣服,然而,已失智的媽媽有時鬧起脾氣來,挑選衣服就必須耗上一個小時,接著送媽媽日間照顧中心,下午接媽媽「下課」後,再仔細安排媽媽吃飯、散步行程,充實的行程只為了讓媽媽累一點,晚些回家可以好好休息。
儘管沒有金錢上壓力,但老老照顧最常見的問題是照顧者體力,這也考驗著許先生。
高齡102歲的母親身體非常硬朗,透過助行器能走得飛快,不過健勇的身體遇上因失智產生的妄想、幻想症狀,也成了已步入老年兒子的考驗,除了經常一不留意,媽媽就可能出現危險動作。另外由於母親對於陌生面孔會感到警戒,雖然曾經找過的居服員分擔照護壓力,但在好不容易建立起熟悉感的居服員離職後,許先生只能繼續扛起完全親自照料母親的壓力。
具備醫療背景的許先生分享,照顧長輩最重要的是知識及資源,他也在日常注重延緩長輩的衰退,例如在家裡吃完飯,已逾百歲的母親會去洗碗,當作一種敏感度、運動力的訓練。
談到一路來的照護歷程,他表示「長期照顧下來一定會累,最令人心累的是媽媽是漸進式不可逆的衰退,沒有藥醫。」面對照護的疲憊,許先生表示只能靠一個「忍」字,並且一定要先顧好自己的身體,才不會垮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