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大缺工潮 銀髮族重返職場成國際趨勢

日韓推動中高齡政策逾20年,仍面臨就業品質不佳、年齡歧視等困境,而重塑職場倫理將是首要課題

2024.3.29 / 呂雪彗、李書良、林育萱 專題報導

根據2022年統計,台灣65歲以上勞參率為9.6%,遠低於南韓37.3%、日本25.6%。而韓國55歲以上的人繼續留在職場,一大部分因為經濟壓力或貧窮。

「台灣遠低日韓,意味我銀髮族不像日韓有那麼大的經濟壓力,應引以為傲。」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對我高齡者勞參率低,有另類解讀。但當前各行各業面臨大缺工潮,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僱用銀髮族蔚為一股國際風潮,鄰近的日本、韓國早已推動高齡就業政策超過20年,台灣準備好了嗎?

我國中高齡勞參率 遠低於日韓

2022年主要國家中高齡及高齡勞參率比較

年齡/國家 台灣 南韓 美國 日本 新加坡
45~49歲 85.1 80.3 82.6 89.1 89.1
50~54歲 76.3 80.3 79.8 84.2 87.7
55~59歲 59.6 76.4 73.1 78 84.8
60~64歲 39.6 64.3 57.4 67.5 75.1
65歲以上 9.6 37.3 19.2 32.1 25.6
單位:% 資料來源:勞動部 整理:呂雪彗

從亞洲國家來看,日本20多年來循序漸進提高高齡雇用政策,2021年實施的《改正高齡者雇用安定法》,規定企業有義務為70歲以下的員工提供就業機會。根據厚生勞動省調查顯示,截至2022年已有超過4成的日本企業僱用70歲以上長者,是過去十年的2倍。

韓國則是在1997年金融風暴之後,因優退制度不再,但生活壓力與日俱增下,許多高齡者對退休後的生活感到不安,成為高齡就業成長的推動力。數據顯示,2022年韓國老人貧困率高達43.2%,且2021年65歲以上人口無法退休、持續就業者高達34.9%,排行OECD成員國第一位。

臺北市就業服務處日前於於圓山花博爭艷館,辦理「青銀總動員」就業博覽會,促進中高齡及青年的就業機會。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市就業服務處日前於於圓山花博爭艷館,辦理「青銀總動員」就業博覽會,促進中高齡及青年的就業機會。圖/本報資料照片

至於我國在提高中高齡人口就業啟動政策扶持後,去年11月65歲以上勞參率突破兩位數、達10.05%,這是1995年9月之後28年來首見,60~64歲也年年穩定上升,勞動部認為,此與政府祭出「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專法」及鼓勵企業僱用中高齡的獎助措施應有關聯。

近5年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僱用獎助措施成果

勞動部打鐵趁熱在今年1月起再祭出「壯世代就業獎勵」,針對失業連六個月以上55歲勞工或依法退休者,只要穩定就業三3個月,勞工可領3萬元、六個月領6萬。這個「55+計畫」期許要提升55歲以上的勞參率,因為我國55~59歲的年齡層勞參率斷崖式下降,目前不到6成,而日韓在7成5以上。

據聯合國表示,2050年預計日本百歲及以上的人口將接近百萬人,成為世界之最。而日本官方數據顯示,該國有高達近8成的中高齡員工之所以繼續工作,是為了「維持自己和家人生計」。圖/美聯社
據聯合國表示,2050年預計日本百歲及以上的人口將接近百萬人,成為世界之最。而日本官方數據顯示,該國有高達近8成的中高齡員工之所以繼續工作,是為了「維持自己和家人生計」。圖/美聯社

日本、韓國兩國企業對於雇用退休後的高齡者方式為何?京都大學法學博士、東海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陳永峰受訪時指出,日本採用「退休後再雇用」,即清算完退休金、年金後,企業再以較低的薪資繼續雇用這些高齡長者,一方面能緩解在少子化之下年金不夠的問題,也能讓長輩們動起來,「像我媽很喜歡種花,踩在土地上她就開心,身體也比較健康!」

陳永峰形容和自己同為「老人預備軍」的有很多人,聽到大家談論「老人化社會」時頗有認定老人是社會負擔的意味,但事實上,「老」可視為一種成長,是寶貴的資產、勞動力。

在靜岡則有企業就針對銀法族設計「時短正社員」,他們擁有公司正式員工的福利,但每周只要工作兩天,甚至每天只有早上或中午上班。另外,也有眼鏡品牌打造「長者行銷團隊」,借重他們的知識與人脈,成功將品牌推向市場。

韓國 立法禁止就業歧視

韓國則因傳統文化重視輩分與倫理、社會層級分明,推動高齡就業涉及政府財政、企業職缺、醫療保險、社會福利等各方面資源的重整及再分配,是項細膩繁雜的大工程。專家指出,韓國政府意識到問題後即成立相關小組,並在法源上加緊立法推動,包括禁止就業年齡歧視及促進高齡者就業法令。

在針對企業與勞工協調上,韓國政府要求員工300人以上企業對高齡者的標準雇用率分別為製造業2%;交通運輸、房地產、租賃業為6%;其他行業3%,未達標準者課以罰款。最新資料顯示,韓國60多歲的男性就業者主要集中在建築業、製造業和運輸倉庫業等領域;同年齡的女性就業者更多從事保健、社會福利業。

日本長者回歸職場 只能「撿剩的」

但是,透過政策推動下的日韓兩國,高齡者就業成效如何?

從日本總務省數據來看,在面臨嚴重勞動力短缺的行業中,65歲以上高齡長者雇用占比較高,以2020年來看,建築與護理業就占15%、交通運輸逾10%,另外在務農、住宅與大廈管理、銷售、清潔人員等工作中,高齡長者占比也相當多。儘管勞動力不足、雇用的高齡員工愈來愈多,他們的平均薪資卻不一定跟著漲。厚生勞動省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的十年間,65歲至69歲勞工的平均薪水雖上揚6%,但70歲以上勞工的平均工資卻下降9%。從薪水上就能看出「高齡歧視」確實存在,且多數的長者即便退休後回歸職場,也只能撿年輕人不想要的工作。

根據厚生勞動省調查顯示,日本高達近8成的中高齡員工之所以繼續工作,是為了「維持自己和家人生計」,退休年金根本不夠用。尤其是2022年以來日圓劇貶,萬物皆漲,又得負擔更大的醫療開銷,因存款不足、孤獨無依,甚至缺乏自理能力的「下流老人」大量出現,最終也演變成犯罪事件。日本法務省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日本因刑事犯罪被捕的人數約為17.5萬人,其中有23.6%為65歲以上長者所犯,為各年齡層之冠,而這些人大多犯下竊盜罪,有的是為了「求溫飽」才選擇入獄,有的則是認為在獄中至少能交朋友,遠遠勝過在外面社會度過沒有尊嚴的人生。

提出「下流老人」概念的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指出,日本面對年金制度即將崩壞、長期照護缺乏人力、高齡醫療缺乏品質、照護條件日益提高、老人居住困難等問題,若政府不能提出有效政策,恐出現「1億人的老後崩壞」。

何謂下流老人

何謂「下流老人」

「下流老人」一詞出自日本聖學院大學人間福利學系學者藤田孝典於2015年6月出版的《下流老人──總計一億人老後崩毀之衝擊》一書,指的是收入少、存款少、依賴少的老人,過著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下流老人》一書出版後引起極大震撼,在日本一個月內再版三次,根據藤田孝典估計,日本「下流老人」約有600至700萬人,且有1億人可能成為「下流老人」。「下流老人」現象並非日本獨有,步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同樣面臨未婚者、非正職者增多,啃老族、少子化,兒女連自己都養不起,遑論奉養父母,加上經濟成長停滯、青年就業情況不佳、醫療與照護成本提高等問題,老後貧窮的「下流老人」,一樣存在於台灣。(圖/美聯社)

IMF國恥日 讓韓國種下老齡就業遠因

談到韓國,不得不提及1997年漢城(後才更名首爾)街頭四處掛著「慶祝韓國加入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布條,當時經濟景氣正盛,工廠訂單不絕、民間消費活絡。未料數月後就爆發亞洲金融風暴,韓圜劇貶,倒閉潮、失業潮不斷,國家突然陷入破產危機。最終不得已向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緊急貸款,喪失經濟、行政主導權,同年簽約的12月3日,被韓國人視為國恥日。這是讓此後韓國勞動結構轉變與高齡就業的遠因。

韓聯社3月報導,在人口結構迎來少子化與高齡化下,韓國社會迎來「生不如死」狀態。2023年60~69歲的就業者達437.5萬人,比上年增加23.5萬人,就業率達58.3%,2018年才54%,凸顯高齡者在就業市場日益活躍。如何在照顧高齡就業與世代平衡間找到銜接點,成為韓國政府推展國家前進的要務。

1997年金融危機爆發前,韓國雇傭關係承襲日本終身雇用制文化,勞工退休後享有優退,街頭極少有露宿者。但在IMF強力監管後,韓國雇傭體制大幅重整,加上很快到來的少子化衝擊,令韓國大企業與中小企業;正式員工與派遣員工的工資差距、福利待遇問題逐年顯現。

其中,面對青壯人口遞補不足,社會與產業勞動力匱乏下,約20年前韓國政府開始思考如何延長老齡人口就業。且因優退制度不再,生活壓力卻與日俱增下,許多高齡者對退休後的生活感到不安,成為高齡就業成長的推動力。

韓國政府在法源上加緊立法推動,並著力針對企業與勞工協調,如協助高齡工作者調降薪資水平,例如原本可領到月薪台幣7萬元的員工,隨著年齡增加,月薪即打折為5萬元,但福利不減。韓國政府並針對產業環境變化及企業需要,與企業聯手為高齡就業者提供培訓,增強其重返職場能力,包括由政府與企業提供補貼經費。

但傷筋動骨的社會改革不會一帆風順,韓國面對的問題除了法令規範、協調企業配合與雇傭關係外,最主要的還是如何處理青壯世代與老年世代間的利益摩擦問題,避免在照顧高齡者延後退休之際,反而令青壯世代在職場就業與晉升上產生相對剝削感,進而激化世代矛盾。

如今韓國推動高齡就業已逾20年,儘管做了大量工作,但迄今少子化、高齡就業、貧富差距日漸擴大等形勢依舊嚴峻,高齡者雖踴躍重歸職場,「下流老人」議題近年仍不時被拿出來討論,顯示背後牽涉到的社會問題甚為錯綜複雜。

提升中高齡勞參率 學者籲做好三準備

「日韓高齡者勞參率偏高,應引以為戒。」辛炳隆說,南韓高齡者的就業品質很差,因遭到嚴重年齡歧視,找不到好工作,只能進入次級勞動市場,做部分工時,或年輕人不想做的工作,日本亦同,因此「下流老人」一詞不脛而走。

要避免未富先老、老後崩壞,在迎接銀髮勞參率逐年攀升之際,辛炳隆建議政府要做好三項準備。一、很多企業人資部門反映,他們深知再不僱用銀髮族,就沒人可僱用了,惟企業部門單位主管卻缺乏這種體認,未來政府政策宣傳有必要及於部門主管。二、青銀共融時代來臨,但幹部主管比部屬年輕,尤其二代接班企業普遍年輕化,「職場倫理」必須重新形塑,否則年輕主管不知如何帶領年紀大的部屬。三、在普遍缺工下,員工65歲是否要強制退休,這是企業用人最大的困擾,而常因無法判斷,安全做法就是先讓員工退休。辛炳隆認為,不應一刀切讓65歲員工強制退休,政府應協助企業「退休管理」,高齡者續留在原單位,可避免淪為弱勢就業者。

退休後的日子對勞工來說非常重要。圖為高齡90歲的退休礦工簡松如(中)與其他老礦工,呼籲政府照顧退休礦工的晚年生活。圖/本報資料照片
退休後的日子對勞工來說非常重要。圖為高齡90歲的退休礦工簡松如(中)與其他老礦工,呼籲政府照顧退休礦工的晚年生活。圖/本報資料照片

相鄰不遠的台灣,終有一日會迫切面對上述難題。儘管國情不同,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韓在促進高齡就業與社會轉型走得較台灣更早,其轉型之痛應能給台灣帶來啟發。政府不能只著重在勞參率數字的多寡,或高齡者有無工作,應著重銀髮族工作的品質。然而,政府一方面鼓勵中高齡就業,另一方面卻坐視企業強制65歲員工退休,這二者之間的矛盾,有賴520新政府上路,針對退休年齡延後加速提出修法。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