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首爾之冬戒嚴風暴啟示錄

2024年12月3日晚,南韓總統尹錫悅突襲宣布戒嚴,聲稱為剷除「親北勢力」、維護「自由憲政秩序」,卻在六小時內倉促解除。隨後,2025年1月,韓國公調部試圖執行對尹錫悅的逮捕令,此舉創下韓國憲政史上首例。這場政治風暴不僅讓南韓民主體制面臨嚴峻挑戰,韓國央行總裁更警告,國家亟需的經濟與金融市場結構性改革,恐因政局動盪被迫延宕,進一步加劇不確定性。

倒尹就有未來?喪失信心的韓國人

「對韓國的未來」這個命題,不同時空,有著不同的期待;2017年,在韓國憲法法院敲下彈劾朴槿惠的議事槌後,有超過八成韓國人對宣誓就職為新一任總統的文在寅是充滿期待,相信他可以帶來希望與改變。然而,2024年聚集在汝矣島議事堂大路上「倒尹錫」百萬群眾們,沒有因為彈劾案的成功而對國家、對未來抱持著高度的期待。

韓國大型會計事務所合夥會計師田容旭指出,韓國社會對新總統、新政府的期待,是一個可以改變政治生態的總統,是一個對世代、貧富差距、社會正義與財閥壟斷能夠徹底改革的政府。但是,有極高機率會成為下一任總統的共同民主黨代表李在明,恐不符合「國民這樣的期待。」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汝矣島議事堂大路示威現場上的群眾們幾乎不分男女、年齡的多數群眾對李在明,心中滿是「憂慮」與不信任。韓國外國語大學教授金珍我直言:「他(李在明)醜聞纏身,多到簡直可以開一座『醜聞百貨公司』。」李在明每項醜聞都踩在貪腐、不公、不義的紅線上。

示威現場不少群眾坦言,李在明很糟,但「眼前只想要儘快結束這場混亂,還沒有想到未來。」而對「倒尹」示威活動相對冷眼旁觀的昔奭、石善宰,是韓國典型年輕上班族,他們對政治冷漠,更對走上街頭沒有興趣,但對李在明卻有一致看法,「如果李在明成為新總統,韓國會完蛋,不會有未來。」

由尹錫悅戒嚴令風波擴大為政治混亂,在韓國社會引發深切的不安、讓投資者信心迅速流失,深深打擊經濟與國際關係,且引發連鎖效應。即使對政治冷漠的昔奭、石宰跡都對尹錫悅無法理解,更讓汝矣島議事堂大路上百萬群眾「無法原諒」,因此願意忍受暫時的政治風波與混亂,也要「倒尹」,卻讓聚集在光化門廣場反對彈劾尹錫悅的群眾「心碎與絕望」。

韓國開發研究前院長金俊經指出,韓國的未來,在新的領導人「如何撫平各方的裂痕?如何讓國際重拾對韓國的信心,這是很重要的課題。」

然而,就算世界上最會說故事的人,都難說清深植在韓國社會複雜的悲與愁,舊痕與新慟。戒嚴令風波引爆的政治、社會混亂,正是韓國長期以來社會複雜樣貌。金珍我指出,所謂自由與保守兩派的政治立場、意識形態,一直以來都是涇渭分明,也處處對立,要撫平各方的裂痕、不安,「大難了。」

韓國戒嚴令風波讓投資者信心迅速流失,也使得經濟成長率從2021年之後一路溜滑梯的慘況添加更多變數。

這種涇渭分明,在國際關係上更為顯著。一直以來,韓國對美、中採取「鋼索上的外交」,試圖從微妙平衡中尋求最大的利益。然而,尹錫悅改變了這一切。他敵視北韓、對日友善,且一改過去模糊、微妙平衡的策略,堅定的站在美國同盟的一方。

如今美韓同盟命運,繫於韓國憲法法庭裁決,一旦尹錫悅失去政權,並由共同民主黨重新掌權,韓國的外交政策必將再次轉為「通往平壤之路,要在北京路上開啟」的路線,也將牽動東北亞的地緣政治情勢,甚至引起韓美、韓日外交關係緊張。

李在明或許是為了解除國際間的疑慮,在接受國際媒體訪問時特別強調,支持與美、日的三邊合作關係,尹錫悅是美日韓三邊合作的主要推動者。但金珍我懷疑,李在明一直以行動表現了「對朝友善、敵視日本,且順中、疑美。」

光是外交路線的不同,就激起了不同立場的對立情緒,然而擺在韓國眼前的種種難題是環環相扣、糾結纏繞。所以,「如何與各黨、與社會不同階層合作,這在韓國是非常重要的,」鉅鵬集團第二代白勳章坦言,但這也是最難的。

尹錫悅彈劾案讓政局動蕩,加上強勢美元的雙重衝擊,引發韓元劇烈波動。結算2024年韓元兌美元累計下跌14.52%,為2008年以來最大年度跌幅。

從企業第二代角度,白勳章看韓國歷來政局的動盪不安,從來是由經濟問題引起,包括世代、貧富差距、社會正義與財閥壟斷等的源頭都是「經濟」,而要求得經濟問題的解方必須先突破政治的藩籬。

但要打破韓國政治的藩籬,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研究員鄭成春一語道破難度,「對我來講,那是永遠完成不了的論文。」世代、貧富差距、社會正義與財閥壟斷改革,都是牽一髮動全身的棘手難題,每一個、每一次決定,都可能改變韓國未來。

是魔咒 還是貪欲與狂妄…青瓦台的前世今生

「一個新的大韓民國從龍山開始。」這是寫在韓國總統府網站的一句話。2022年,尹錫悅贏得韓國總統大選後,就將總統府由青瓦台搬至龍山,成為第一位搬離青瓦台、從龍山開始的韓國總統。

然而,隨著國會通過彈劾案,尹錫悅極有可能成為韓國憲政史上第二位被彈劾下台的總統,下一任總統是否會再從龍山重返青瓦台?

目前共同民主黨並沒有具體表態,一旦重掌政權會否重返青瓦台?然而,自從尹錫悅以龍山為總統辦公所在地後,韓國政壇要求重返青瓦台聲音不曾間斷過。

其實,尹錫悅不是第一個「想」搬離青瓦台的總統。2017年文在寅入主青瓦台前,也曾表明「如若當選總統,將會搬離象徵「『威權』的青瓦台」。差別在尹錫悅是直接「捨棄」了青瓦台,文在寅則是直到總統任期結束的最後一刻才真正「搬離」。

不同的是,文在寅以青瓦台象徵「威權」而想過要搬離,尹錫悅則是相對坦白的直陳,是因為青瓦台「風水」不好,不想「搬進」被「詛咒」的青瓦台。

所謂的「青瓦台的詛咒」,一位政治外交系學者直言,這關乎感覺,而非實質。感覺,是來自於細數韓國歷史上自李承晚以降十多位前總統,幾乎沒有一個能做到全身而退,「除了已故的總統外,下台的總統均難逃吃牢飯的宿命。」

這位學者引用已故前總統盧武鉉在任內時,曾在日記裡寫道「總統是個危險的職業,金錢、輿論等權力的手段太重要了」的話指出,這才是實質。特別是「金錢、輿論等權力的手段太重要了」這一句,也讓政與黨、政與商、政與法,甚至是政與媒的黑白界線,不再那麼分明,醜聞與紛爭也因此而生。

所以,與其說是因為「青瓦台」的風水,導致每一任總統像是被施了一道又一道的魔咒,不如說是永無止境的貪欲和狂妄之心,才是「青瓦台詛咒」的實質。

事實上,認真檢視每一任總統出事的原由,關鍵因素都是「個人操守與親友拖累」,可以說是人性弱點的貪欲,讓每一任總統重複地走上了同一條路。

且不論青瓦台風水是關乎感覺,還是實質,也無論韓國的總統大選是會因尹錫悅被彈劾而提前舉行、還是會依計畫於2027年3月舉行,屆時是否重返青瓦台必然成為總統大選熱門議題之一。

同時,可以肯定的是,尹錫悅做為一個從龍山開始的總統,也從龍山結束了政治生命….。

韓國歷任總統一覽

總統 在位期間 結局
李承晚 1948.7~1960.4 辭職,流亡夏威夷
尹普善 1961.8~1962.3 辭職
朴正熙 1963.12~1979.10 遇刺身亡
崔圭夏 1979.12~1980.8 被軍事政變推翻
全斗煥 1980.9~1988.2 軍事叛亂、內亂等罪遭判刑
盧泰愚 1988.2~1993.2 侵吞秘密資金遭判刑
金泳三 1993.2~1998.2 兒子貪污
金大中 1998.2~2003.2 兒子貪污
盧武鉉 2003.2~2008.2 自殺身亡
李明博 2008.2~2013.2 收賄、挪用公款等罪遭判刑
朴槿惠 2013.2~2017 被彈劾下台,並因閨蜜案涉濫權、洩密案遭判刑
文在寅 2017.5~2022.5 親人涉貪瀆疑雲
尹錫悅 2022.5~ 彈劾進行式中
資料來源:採訪整理 整理:譚淑珍

尹錫悅失去權力 東北亞聯盟恐成犧牲品

2024年12月3日,韓國總統尹錫悅宣布與解除戒嚴都來得突然,卻讓國會在12月14日通過了尹錫悅的彈劾案,這是大韓民國憲法史上第三次通過總統彈劾動議。總統職務由總理韓德洙代理。國會通過的彈劾案送到憲法法院後,憲法法院必須在180天內做出最終彈劾裁決。

國會彈劾總統後,朝野兩黨的對立更為激烈,政局的不穩定牽動了韓國股市和匯率的大幅震盪。加上,在關於任命憲法法官的問題上,韓德洙和在野黨共同民主黨之間的矛盾升級。

在野黨認為,在憲法法院六名委員外再任命三名國會推薦的人,才能迅速進行總統彈劾工作,而憲法法院越早做出裁決的可能性就越大。然而政府和執政黨的立場是,憲法法院的彈劾裁決拖得越久,對政府和執政黨就越有利。

戒嚴令引發的政治不穩定性削弱了商業信心,可能進一步影響韓國的出口表現,對進出口貿易產生不利影響。

然而當國會通過了任命三名憲法法官候選人的議案,韓德洙卻以「朝野首先要達成一致」的理由,拒絕任命憲法法官。共同民主黨因此對韓德洙發動彈劾,國會也在12月27日通過了韓德洙的彈劾案,由副總理兼策劃財政部長官崔相穆代理總理且代行總統職權,這一狀況在韓國可說是史無前例,其核心可視為執政黨與在野黨之間的政治角力,也讓韓國面臨更為混亂的局勢。

就在國會進行韓德洙彈劾案前,崔相穆召開了臨時內閣成員會議,他表示:「如果總理因彈劾而被停職,將對經濟、安全、國民經濟和政府行政連續性的外部信譽造成嚴重打擊。我將接替代理總統職務。」閱讀全文

戒嚴令影響外資對韓國市場信心,恐造成出逃危機,並衝擊外匯存底表現。

財閥 是藥是毒?褪色中的漢江奇蹟

由韓國總統尹錫悅發動戒嚴令引爆的政治混亂,發生在韓國經濟最需要穩定領導的時刻,韓國央行總裁李昌鏞直言,經濟與金融市場亟需的「關鍵結構性改革」,恐因這場政治風波而被迫延後。

韓國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經濟平均成長率是6.4%,至2024年底,韓國央行警告2025年恐將步入1%、甚至低於1%的低成長時代。

李昌鏞口中的「經濟與金融市場的關鍵結構性改革」,聽在汝矣島議事堂大路示威現場的上班族趙永浩的耳裡,不過是再一次依賴「財閥」的代名詞,他用右手恨恨地將貼著彈劾的手燈打在右手上說,「人們關心的民生、經濟等問題,對不管那個政府而言,似乎都是次要問題,只關心他們自己的輸贏。」

翻開韓國的政治經濟史,是一頁頁政治與財閥的權鬥史。對盤根錯節的財閥經濟,每一任總統都想要終結,結果都適得其反。韓國每一個總統在任內都推出振興中小企業的方案,最後,都演變為對財閥的依賴更深,貧富差距更大、也更加排擠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

即使是改革派總統如金大中、盧武鉉,甚至誓言不惜一切也要徹底根除財閥經濟的文在寅,在任內也都很快就體認到,韓國要躋身經濟強國之列,除透過他們所鄙視的財閥,別無他法。 閱讀全文

韓國財閥vs.韓國GDP

名目 規模
GDP 1.713兆美元
三星電子 3,519.37億美元
現代汽車 2,180.48億美元
SK集團 1,597.71億美元
LG電子 465.03億美元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財富500強
整理:譚淑珍

韓國老少世代一樣痛苦

2024年12月3日韓國戒嚴令的宣布與解除都來得戲劇化的突然,卻讓成千上萬的韓國民眾一分為二的走上街頭兩端,世宗大路的光化門廣場,以及汝矣島議室堂大路上。

兩個示威現場,呈現的不只是支持彈劾與反對彈劾的不同政治立場,顯現的更是老少兩世代的差異,戲劇性地展現了韓國政治、社會的嚴重兩極化。

大型會計事務所合夥會計師田容旭在現實生活中,夾在60歲以上的「老年」與30以下「年輕」兩個世代之間,他形容:「『老少兩個世代』是韓國社會中最為痛苦的族群。」兩世代間還有道永遠跨越不了的鴻溝:「價值觀完全不同!」

韓國這兩個世代的人有著完全不同的生命體驗,田容旭的父祖輩們親眼目睹了經濟奇蹟,發自內心地相信「努力」必有回報。

於是,一生努力不歇的老一輩,讓韓國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多了項全球第一的排名:韓國是OECD國家中高齡工作者最多的國家,在韓國,活到75歲,還在賺錢養家活口的人,很多。

然而,這一層的高齡工作者的收入也是最低的。韓國也是OECD國家中65歲以上貧困老人最多的國家。 閱讀全文

當韓國年輕人擠不進財閥集團工作時,只能選擇比大企業少了一半的低薪,若不願接受低薪工作、就只能選擇躺平,也導致年輕人對未來絕望。

追求統一是目標 卻不需犧牲一切

「剷除親北(韓)勢力」,是韓國從戒嚴令到彈劾案一連串政治風波其中的關鍵詞。南北韓分裂的緊張關係,在韓國總是成為政治人物操作籌碼,只要與北韓相關的任何事,必先在政壇掀起一波口水戰。

李鍾杰是韓國獨立運動發起者之一的李會榮之孫,他說,這對韓國人來講也是某種「戰爭與威脅」。

南北韓緊張關係,不同於政治人物,多數住在南韓的韓國人來講,比起飛彈,更關心自己生計問題,比起統一,更在意生活上的瑣事。這也是當尹錫悅以「剷除親北勢力」發動戒嚴令,並沒有引起共鳴,反而引來百萬群眾走上街頭支持彈劾他;比起「親比勢力」,戒嚴令更令多數韓國人疑懼,牽動他們內心深處的敏感神經。

嚴格來說,在北韓從來沒有放棄核武,也不曾停止對南韓挑釁下,韓國又有近半人口是居住在離南北韓邊境線不到50英里的地方,韓國人是該擔心來自北韓的飛彈威脅。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尹錫悅戒嚴令宣布與解除都來得突然,卻讓成千上萬韓國民眾走上街頭。圖/美聯社

戒嚴令風暴 揭韓國經濟壓力鍋

尹錫悅戒嚴令的宣布與解除都來得突然,卻讓成千上萬的韓國民眾走上街頭,高喊「逮捕尹錫悅」、「彈劾」、「下台」…

年輕世代走上街頭,以不滅燈取代燭火。圖/美聯社

戒嚴戲劇化 看韓年輕世代的哀與怒

韓國戒嚴風暴,引爆近百萬群眾分別聚集在國會所在的汝矣島與光化門廣場上表達抗議…

韓國政局不穩及經濟疲弱,導致韓元重貶。圖/pixabay

內外皆不平靜 韓12月製造業PMI糟

受到美國未來的貿易政策不明,加上韓國國內政治動盪,韓國12月的標普全球 (S&P Global)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重新由樂觀轉變成悲觀狀態…

圖/美聯社

韓GDP被尹錫悅害慘 2025保2難度頗高

韓國財政部2日指出,繼2024年經濟成長2.1%之後,目前預計2025年GDP只剩1.8%,分別低於2024年7月的預估值2.2%以及2.6%,也表示韓國政府面臨著民眾消費縮手…

韓國法院於上月31日正式核准總統尹錫悅的逮捕令。圖/美聯社

韓國公調處逮捕尹錫悅 失敗

韓國法院於上月31日正式核准總統尹錫悅的逮捕令,高級公職人員犯罪調查處(公調處)3日前往總統官邸執行逮捕行動,但遭到了維安攔阻,歷經超過五小時的對峙後,最終宣告行動失敗…

圖/美聯社

兩周彈劾兩位總統 韓元在今年亞幣敬陪末座

在韓國國會27日火速通過代理總統韓德洙的彈劾案後,使得副總理兼企劃財長崔相穆成為該國兩周內第二位代理總統…

返回頁首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