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絲路基金增800億人幣主打小而美民生項目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8日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表示,中國將創建「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並未來每年每年舉辦「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擴大數位產品等市場准入。
習近平表示,中國將創建「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同更多國家商簽自由貿易協定、投資保護協定。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詳全文

一帶一路源起
習近平「大國外交」的核心戰略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的現代版,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國際合作新模式。「一帶一路」是指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從陸上向西開放,經中亞、俄羅斯、中東歐、西亞延伸至歐洲,打造國際大通道和國際經濟合作走廊;「一路」從海上向西開放,經東南亞、南亞至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建設運輸大通道。
整個倡議橫跨亞洲、歐洲和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推動互聯互通和國際合作,合作重點在於加強相關各地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合作。中國欲藉由「再現古代絲路繁華」的概念,協助與貿易夥伴間的建設和發展,並開拓全球經濟戰略布局,「一帶一路」是繼美國主導的馬歇爾計畫後,規模最大的經濟外交計畫。
「一帶一路」計劃規模覆蓋近70個國家,當中涉及約45億人口,占全球人口63%,整體經濟規模約占全球生產總值的29%。沿線國家當中,不少是發展中和新興的經濟體,中國方面認為,若能提升這些地區的基礎建設和經貿發展,將能為中國、亞洲以至國際帶來經濟與貿易成長新動力。
「一帶一路」被視為習近平「大國外交」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尋求中國根據其不斷上升的實力和地位,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該項目的目標完成日期為2049年,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100週年。
現況與挑戰
雙向投資逾3,800億美元VS.債務陷阱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國新辦日前舉行《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發布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叢亮指出,2013至2022年中國與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達19.1兆美元,年均增長6.4%;與共建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3,800億美元,其中,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超過2,400億美元。已有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加入共建「一帶一路」。
最新「一帶一路」白皮書提到,中國在共建國家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累計達到1.3兆美元。此外,還指出「中國進出口銀行『一帶一路』貸款餘額達人民幣2.2兆元(約3,074億美元),覆蓋超過130個共建國家,貸款項目累計拉動投資4,000多億美元,帶動貿易超過2兆美元」。即所有共建國家貸款約3,074億美元,平均每個國家負債約為24億美元。
儘管中國官方宣稱,「一帶一路」10年來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重大歷史性成就。但有觀點認為,「一帶一路」開展之初,出乎意料的好;到了後期,出乎意料的糟。隨著疫情後世界經濟的衰退和中美關係惡化,全球供應鏈破碎,「一帶一路」面臨很大負面影響。
其中,歐美國家從政府到輿論,一再批評「一帶一路」是中國設置的「債務陷阱」。疫情之後,國際經濟轉差,發展中國家尤甚,債務壓力陡增,這個時候,他們發現欠中國的外債中商業性援助規模較大,利率更高,再加上美聯儲大幅加息,使融資成本高漲,且自身的財政管理制度欠缺,種種因素因素加疊下,不少發展中國家一個接一個地面臨債務償付危機。
許多經濟學家和投資者表示,中國的放貸操作,助燃了斯里蘭卡和尚比亞等地的債務危機,在經過近十年慷慨提供貸款之後,中國在著手討論一項「一帶一路 2.0」新版計劃,將更加嚴格地評估新貸款項目,對於不願接受的貸款損失和債務的國家重新談判。
各國看法
普丁力挺中國,義大利陷進退兩難
當外界關注今年「一帶一路」峰會有多少歐美國家派員與會之際,預計出席論壇的俄羅斯總統普丁,已表達肯定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0年前提出「一帶一路」倡議。
但對「一帶一路」看法存疑的國家也不在少數,義大利正在考慮在今年底前退出「一帶一路」倡議。主要是義大利在這個項目上進退維谷,一方面受到西方盟友的地緣政治壓力,另一方面國內也對該計畫失望,因為它未能帶來預期的經濟利益……詳全文

李強晤匈牙利總理 中國發展對歐洲是機遇非風險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10月16日在人民大會堂同來華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並進行正式訪問的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會談……詳全文
從「一帶一路」戰略轉向 評議全球政經發展
就在台灣國慶日眾聲喧嘩之際,中國大陸發布了「共建一帶一路: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除了盤點十年成果,並指出下一個階段的方向。中國外交部也隨即在11日宣布,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17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
種種訊息顯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大陸仍會持續推動這個被喻為「中國版全球化」的戰略,但會有重大轉向。因此,吾人必須高度掌握其發展,以預測其對全球政經情勢乃至台灣造成的影響。
回顧2013年大陸之所以啟動「一帶一路」戰略,有其政治經濟雙重意涵:從政治層面來看,此戰略主要希望大陸由過去的「面向海洋」轉往「面向陸地」,強化與中亞、西亞,以及歐洲的聯繫,以抗衡美國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戰略。從經濟層面來看,一方面希望透過更大市場的整合,為大陸經濟增添動能;另一方面,則是扭轉改革開放以來重沿海、輕內陸的區域發展模式,以類似「軸心翻轉」的概念,讓長期處於經濟發展邊緣地帶的新疆、雲南、貴州等地一躍成為經濟增長「龍頭」。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