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
柯文哲
賴清德
侯友宜

2024總統大選 選後開新局經濟再起飛

※候選人依號次由左至右排列

候選人票數

  柯文哲 吳欣盈
學歷 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英國科陶德藝術學院文學碩士
經歷
  • 台灣民眾黨主席
  • 台北市市長
  • 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
  • 台灣大學醫學院教授
  • 立法委員
  • 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執行長
  • 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台灣工商企業聯合會理事
財經政見
  • 跨太平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標準太高,優先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對台灣更有利
  • 與大陸談判緩和兩岸關係,「西進不解決,沒辦法解決南向。」
  • 先通過《兩岸監督條例》,之後依序討論貨貿、服貿協議
  • 2030年乾淨能源比例達40%,核二、核三延役,核四盡速完成體檢
  • 居住政策「三多力」:「大力蓋」、「大力改」、「大力補」。社會住宅繼續蓋,修正非自用住宅稅率,提高囤房稅,加強租金補貼
財產申報
  • 土地9筆
  • 建物6筆
  • 存款2,464萬4,212元
  • 基金受益憑證總價額95萬4,063元
  • 儲蓄型壽險7筆
  • 土地1筆
  • 房產1筆
  • 汽車1輛
  • 存款250萬1,687元
  • 有價證券總價額3,671萬3,090元
  • 藍寶石珠寶1套價值800萬元
  • 保單2張
  • 債務992萬3,292元
  賴清德 蕭美琴
學歷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碩士 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碩士
經歷
  • 中華民國副總統
  • 民主進步黨主席
  • 行政院院長
  • 立法委員
  • 中華民國駐美代表
  • 立法委員
財經政見
  • 主持「經濟發展會議」,邀勞、資雙方與社會各界共商經濟大事
  • 打造台灣為經濟的「日不落國」,不排除包括大陸在內的任何市場
  • 持續推動與美、日、歐等簽定經貿協定
  • 經濟成長率平均至少3.5%
  • 住宅政策:囤房稅全國歸戶、提高青安住宅優惠貸款、擴大住宅與租金補貼
財產申報
  • 土地1筆
  • 建物1筆
  • 汽車1輛
  • 存款215萬5,223元
  • 儲蓄型保單13筆
  • 房貸1,386萬941元
  • 土地1筆
  • 建物7筆
  • 汽車2輛
  • 存款1,643萬1,122元
  • 基金受益憑證總價額429萬8,173元
  • 保單5張
  • 房貸169萬2,635元
  侯友宜 趙少康
學歷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 克萊門森大學機械工程碩士
經歷
  • 新北市市長
  • 中央警察大學校長
  • 內政部警政署署長
  • 中廣董事長兼總經理
  • 環保署署長
  • 立法委員
  • 新黨全委會召集人
財經政見
  • 兩岸重啓對話,協商ECFA
  • 四年內完成跨太平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談判與入會
  • 啓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入會申請
  • 與東協、印度洽談自由貿易協定(FTA)
  • 2050淨零台灣,排碳能源全部歸零,核一、核二、核三安全延役,重啟核四
  • 五大住宅政策:安心租、拚社宅、止炒作、挺青年、優先住。青年購屋免頭款「555方案」,貸款額度最高1,500萬元,利息補貼5年
財產申報
  • 土地2筆
  • 建物3筆
  • 存款3,958萬1,297元
  • 債券403萬8,427元
  • 儲蓄型壽險3筆
  • 土地3筆
  • 建物12筆
  • 存款7,973萬9,572元
  • 股票總價額3,342萬420元
  • 房貸4,710萬元

2024立委選舉自行宣布當選名單

※最終票數及當選結果,以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布為準

選情快遞

台灣迎來疫後的首次總統大選,新總統要如何在動亂的局勢中,找出新的發展機會,責任重大。工商時報特別企劃「選後開新局.經濟再起飛」專題,供讀者參考。

企業困境

從企業盤點的問題 窺台灣經濟的困境

2024不論誰主江山,面對全球化走向不明、氣候風險、地緣政治、全球供應鏈斷鏈等嚴峻考驗,內部又有五缺夾擊的經營挑戰,九大工商團體負責人一致期盼新領導人能推出前瞻務實的經濟戰略。 對於當前企業困境,三黨總統候選人提出了哪些對策?

企業困境與三黨總統候選人因應
候選人 缺經濟戰略主軸 五缺未解 產業失衡 全球搶人才
柯文哲 打造韌性台灣、強化優勢產業自主 ● 水、電、地供應穩定
● 工、人才穩定
扶助企業升級創新,韌性永續 ● 提升高等教育品質
● 吸引國際高階人才
賴清德 打造經濟日不落國 持續檢討台灣投資環境 ● 發展五大信賴產業
● 發展護國神山群
促進產官學共育人才
侯友宜 ● 兩岸和平是經濟發展的根本
● 政府當企業後盾
正視五缺問題,解決企業難題 政府和企業要善用既有的優勢投入先驅產業 大幅開放國際人才,提高誘因,協助企業爭取國際一流人才
資料來源:三黨總統候選人辦公室 整理:譚淑珍
閱讀全文

談企業痛點 2050淨零排除核能 能源政策走進死胡同

2024總統大選,決定台灣的能源政策。不管誰當選,淨零碳排、核能的問題都必須積極處理,而解決能源問題的解藥,也是這屆選民關切的重點。 閱讀全文

三黨總統候選人能源政策
柯文哲 ● 再生能源多元化、核電輔助
● 2030年燃煤15%、再生能源30%、燃氣45%、核能10%,核二與三延役;核四進行安全總體檢,並推動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
賴清德 ● 啟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發展多元綠能、深度節能、科技儲能、強韌電網
● 2030年各能源配比為燃煤20%、多元綠能30%、燃氣50%,未來新技術若 能解決核能安全及核廢料問題,不排除安全且沒有核廢料 的核能運用
侯友宜 ● 提供企業:充足的綠電和低碳的核電,協助企業降低碳排
● 2030年燃煤14%、多元綠能27%、燃氣45%、核能 12%、碳中和電力2%,核電列減碳能源之一,主張核一、二、三廠應檢修安全後延役,核四進行總體檢,確認安全後重啟
資料整理:譚淑珍

看問題癥結 五缺困境尚未得解 綠電碳權風暴來襲

台灣企業長期面臨缺水、缺電、缺工、缺地與缺人才的「五缺」困境。當三黨候選人同時強調要有更多護國神山群,工商團體直言,只要五缺問題未解,這些都只會造成產業界互搶已經「五缺」的資源。此外,因應政府的能源政策目標,當前企業還新增「缺綠電」與「缺碳權」。誰能在這些「缺」上面提出真正有效的解方,誰就有機會在最後勝出。 閱讀全文

觀點政府也有一缺:缺把企業放在手心上

2015年10月21日,時任工總理事長許勝雄重砲批評台灣的投資環境,不只有五缺,還多了一缺,是「缺德」! 閱讀全文

產業趨勢

半導體之後 尋找台灣下一個核心產業

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讓如何延續科技島的戰略位置,成為外界檢視三黨總統候選人優劣的重要指標,除了進一步提升半導體韌性外,下屆政府又將強化哪些產業打造「新護國神山」?

三黨總統候選人談台灣核心產業
候選人 核心產業
柯文哲 ● 確保關鍵技術根留台灣
● 鼓勵企業製程創新、產業升級,掌握人工智慧(AI)發展、物聯網、區塊鏈等
賴清德 ● 提出五大信賴產業:半導體、人工智慧(AI)、軍工、安控及通訊;以半導體為首
侯友宜 ● AI是最具潛力的領域
● 加強AI與數位科技應用
● 協助產業全面智慧化
● 鎖定發展新能源、電動車、物聯網、健康醫療等領域
資料整理:陳碧芬
閱讀全文

談傳統產業 結合創新科技 推動產業加速轉型

近五年來國際政經局勢歷經巨大變化,傳統產業也面臨轉型,儘管傳統產業行業別廣泛,但三黨候選人仍提出相關政見,其中多集中在創新加值、淨零碳排、數位科技等議題上,也就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必須搭上科技趨勢,藉由科技達到升級的目的。 閱讀全文

談服務產業 提振觀光有共識 兩岸服貿見攻防

服務業對國家戰略而言,雖然不像科技業大,但因為牽涉到民生及廣大勞工,因此在這次選舉也成為各候選人搶票的焦點,其中,因為疫後內需復甦,觀光業成為三黨鎖定的機會。另外,ECFA服貿是否重啟談判,也是三方攻防的重點。 閱讀全文

2022年我國服務業產值一覽
項目 內容
整體產值 大約13.6兆元
佔GDP比重 61%
就業人口 約680萬人
占總就業人數 約6成
服務範疇 以觀光、旅遊、餐飲、住宿等為大宗
資料整理:陳碧芬

觀點要有安穩環境 才能安身立命

在中美科技貿易戰及地緣政治的風險之下,2024年全球各產業都面臨挑戰,台灣處在中美兩大國之間,如何打造安全穩定的經營環境,是新總統責無旁貸的任務。也唯有讓產業放心,讓人民安心,才能帶領台灣邁向未來四年的挑戰。 閱讀全文

兩岸互動

ECFA早收清單 兩岸經貿互動溫度計

大陸商務部2023年12月15日公布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結果,認定我方違反WTO相關規則,並提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實施不如預期,六天後,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告中止早收清單(早期收穫清單,Early Harvest List)中12項石化項目關稅減讓,震撼業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9日傳出陸方擬進一步採取中止ECFA早收清單中的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選前的一連串動作,引發兩岸間出現新的動盪。

在2024總統大選倒數時刻,ECFA議題再度浮上檯面。究竟最常被連帶提到的服貿、貨貿、早收清單涵蓋哪些內容?

ECFA早收清單內容概況
對象/項目 農產品 貨品貿易 服務貿易
台灣 18項:生鮮冷藏魚、茶葉、橙、蕉、鮮蘭花等 ● 石化產品88項
● 運輸工具50項
● 機械產品107項
● 紡織產品136項
● 其他產品140項(鋼鐵、水泥、輪胎、小家電、照相機等光學儀器等)
● 銀行1項(6細項)
● 證券期貨1項(3細項)
● 保險1項
● 非金融業8項(會計、電腦、專業設計、醫院、飛機維修、會議等)
共18項 共521項 共11項
大陸 - ● 石化產品42項
● 運輸工具17項
● 機械產品69項
● 紡織產品22項
● 其他產品117項(化學品、運動器材、牙刷、蓄電池等)
● 銀行1項
● 非金融業8項(會議、展覽、設計、電影、經濟、空運訂位等)
- 共267項 共9項
資料來源:財政部關務署、本報資料庫 整理:賴瑩綺
閱讀全文

大局為重 兩岸台商飽受波折 盼選後開新局

過去八年兩岸政治互動冷淡,過往活絡的商界也出現轉移潮,輔以近年中美貿易與科技戰下,台商招牌電子科技產業供應鏈外移趨勢,似乎越來越不可逆。大選後新局仍與台商動向緊密牽動,是否有更多的兩岸交流,給台商更穩定的經商空間是重中之重。 閱讀全文

抓住機遇 內需+一帶一路 台商轉型覓商機

展望2024年,穩增長仍是大陸第一要務,全力拚內需是政策的核心主軸。在此背景下,台商若能掌握相關商機,尤其是大陸正在推動的綠色消費、服務消費等市場,有機會能趕上下個起飛的風口。 閱讀全文

觀點傳統台商心聲 穩定壓倒一切

在中美對峙背景下,2023年兩岸關係持續緊繃,尤其大陸認定台灣構成關稅壁壘下,12月21日宣布自2024年1月1日起,中止石化業中丙烯、丁二烯等12項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關稅減讓。另一方面,陸方依舊持續推出惠台政策,同時逐步恢復台灣農產品輸入大陸。2024年兩岸關係的變化,1月13日台灣總統大選的結果毫無疑問將是重要的觀察點。 閱讀全文

對外關係

美中日新競合時代 台灣外交經貿怎麼走?

受中美關係影響,這次台灣大選國際高度關注,也牽動亞洲戰略局勢甚鉅,三黨總統候選人除了在兩岸議題交鋒,焦點也鎖定在以中美為首的區域競合,相關政見圍遶在中美角力戰上,其中台日關係也扮演關鍵角色。

總統大選進入最後倒數的關鍵時刻,三黨候選人的對外關係政見各自為何呢?

各總統候選人對外關係政見
候選人 主張
柯文哲 ● 按照總統蔡英文路線行不通,應親美和中
● 三大策略:睦鄰政策,印太先行;民主plus,深化夥伴合作;妥善援外,發揮總體外交力
賴清德 ● 和平四大支柱:國防嚇阻力、提升經濟安全、展開民主伙伴合作、維護兩岸現狀
● 再創第二次經濟奇蹟;繼續簽訂投資保障協定,持續推動與美日簽署經貿協定
侯友宜 ● 依循蔡英文路線,但兩岸關係上會表達和善
● 磐石外交:邦交國援外要公開透明;非邦交國多元連結交往;建立美日台三邊安全對話平台;穩健歐洲經貿供應鏈;強化城市外交。
資料整理:曹悅華
閱讀全文

談經貿布局 延續新南向成共識 侯喊擴至印太

中美貿易戰角力,加上蔡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讓東南亞市場受到台灣在內各國的重視,並成為這次總統大選的重要議題之一。相較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表態延續新南向政策;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把視野再放大,強調會從新南向國家擴展到印太國家,並在行政院下成立「印太願景辦公室」,做出完善規劃。 閱讀全文

談國際組織 CPTPP是三黨標配 侯柯喊加碼RCEP

為拓展全球供應鏈韌性,台灣加入國際組織成為各候選人關注重點。除了持續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外,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紛紛喊出,搶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以達到關稅減免。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則主要延續蔡政府的路線,除持續推動與美日等理念相近國家簽署雙邊及多邊經貿協定,也會推動加入CPTPP、IPEF等區域經濟合作機制。 閱讀全文

候選人 主張
柯文哲 ● 加入RCEP比CPTPP更為重要和有利,將韓國視為主要對手
賴清德 ● 持續推動與美日等理念相近國家簽署雙邊及多邊經貿協定
● 推動加入CPTPP、IPEF等區域經濟合作機制
侯友宜 ● 4年任期的前兩年爭取同意加入CPTPP,並於後兩年談判加入
● 推動加入RCEP,並積極參與IPEF
● 加速推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
● 成立貿易與科技委員會
資料整理:曹悅華

觀點彈性的多邊關係 才是突圍良策

總統大選進入最後關鍵時刻,由於台灣以出口為導向,不管誰當選,都必須設法在國際多邊的局勢下,取得有利的地位。尤其中美經貿及科技戰方興未艾,大陸又占台灣最大貿易額,在突圍的同時,新總統都不能忽略大陸的角色及兩岸的關係。 閱讀全文

返回頁首